心理推文|大學生如何緩解自我焦慮?這裡有答案

發布者:信息與科學工程學院發布時間:2024-09-19浏覽次數:13

心理學上把焦慮定義為對即将來臨的、可能會造成的危險或威脅所産生的緊張、不安、憂慮、煩惱等不愉快的複雜情緒狀态。焦慮其實也是一種情緒,主要源于我們對現在及未來的過度擔心,進而産生的着急、緊張、焦躁、不安、煩惱、恐慌等複雜的情緒。焦慮與難以預測、難以對付的危急情況有關。當然,事過境遷,焦慮就可能消除。 

大學生最大的焦慮來自于對未來的不确定和茫然。當然,焦慮不會無緣無故的出現。那麼對于大學生來說,都有哪些情況容易引起焦慮呢? 

容易引起大學生焦慮的5種情況:

一是環境因素的突然變化。大多數大學生都是到外地讀大學,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同學、陌生的老師,沒有親人的陪伴,難免産生焦慮、不安的情緒。

二是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大學生們從天南海北而來,習俗不同,生活習慣也可能有着極大的差異,而自己不知道如何溝通,也不知道如何處理生活中的矛盾,難免感到憂愁、煩惱。

三是情感問題引起的變化。想談戀愛又無法如願、戀愛了不知道怎麼相處、失戀了無法釋懷……這些可能遇到的情感問題都會讓大學生陷入恐慌、焦躁的情緒。

四是考試帶來的焦慮問題。在高中應試教育與大學寬松教育的過渡階段,大學生無所适從,學習全憑自覺。因此許多大學生開始放縱自己,虛度光陰。時間長了各種考試撲面而來,沒做好準備的大學生就會産生焦慮感,從而導緻情緒低落。

五是大學生就業壓力情緒。随着教育發展,大學生數量越來越多,就業難的問題突出,大學生就業壓力也随之增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對考研與工作的選擇問題,大學生都會感到迷茫和焦慮,會擔憂以後的出路,進而産生焦慮情緒。

 

為了減少内心的不安,很多大學生努力地改變自己——考證、考教資、考研、加設團、做兼職、去參加比賽……但是總有人比自己更優秀,大學生陷入了“内卷”。越努力越焦躁,越焦躁越努力,大學生陷入了自我懷疑和周而複始的焦慮情緒的循環。

引起焦慮的主要原因:

在心理學上主要将引起焦慮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存在焦慮,選擇焦慮,成長焦慮,社交焦慮,職業焦慮,愛情焦慮等。

一、存在焦慮:雖然自己非常忙碌,但是總不知道忙些什麼,總是存在莫名的焦慮感。

二、選擇焦慮:就業還是考研?社團還是學習?學習還是遊戲?......大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存在很多選擇性,在選擇的時候就會存在焦慮。人生也是道選擇題,在選擇的時候或多或少會存在焦慮。

三、成長焦慮:随着年齡的增長,有些學生發現一切和之前想的都不一樣,以後又會是怎樣,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存在成長的焦慮。

四、社交焦慮:有些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存在社交問題,一方面是顯性社恐,完全不願意和别人交際。另一方面是隐性社恐。相比顯性社恐,隐性社恐以迎合着他人,之後獨自沉默的焦慮問題。

五、職業焦慮:一些即将畢業的大學生因為就業問題開始感到焦躁不安。

六、愛情焦慮:正在戀愛中的大學生因感情問題會出現相應的焦慮問題。另外,大學生們面對身邊同學的甜蜜戀情,對愛情的渴望的焦慮,加上父母的催促等聲音,也存在愛情焦慮。

那麼如何進行情緒管理從而緩解焦慮呢?

一、學會直面焦慮,面對焦慮要松弛有度。我們不要沉浸于負面情緒之中,要主動走出來。要正視自己的焦慮,焦慮是人之常情。我們要耐心的疏導自己,緩和焦慮感,調整自己的狀态,可以偶爾放空自己,出去轉轉,也可以戴上耳機,暫時遠離喧嚣的世界。

二、學會表達情緒,不壓抑心中的焦躁感。情緒的能量是守恒的,大學生越壓抑,越是無法緩解,就越會反噬自己。另外,不要一個人去承擔,要學會與接受你的負面情緒且能幫你客觀的分析的人傾訴,适當的宣洩情緒。

三、學會磨練意志,拒絕“爆竹脾氣”。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遇到事情就發脾氣,要增加自己的耐心,端正自己的求學态度,多看一些勵志的書籍,增強意志韌性,通過學習别人甩掉焦慮的辦法來治愈自己。

四、學會提升自己,更好的控制情緒。嘗試自我溝通和自我暗示,提高自己對環境的适應能力,擺正自己積極樂觀的心态,接納自己,擁抱自己,學着接受一切令自己不滿意的地方。或者去一個無人之地坐下來觀看風景,給自己一個冷靜的機會。

五、學會調整作息,合理規劃任務量。身體的疲乏勞累會引起情緒波動,因此我們要合理規劃時間,保持心情愉悅,盡量每天抽出點時間運動運動。其次,不要急功近利高完成比≠高效。不浪費每一分鐘,全身心投入工作,會帶給我們一種高效的錯覺。

焦慮,其實就是欲望與能力之間差距過大。焦慮情緒雖然是上進心的表現之一,但适當焦慮是可以提升自己的,過度焦慮就會陷入自我内耗和自我否定。不要去質疑自己,放平心态,認定了就做,跌倒了就爬起來,尋找失敗的原因也是慢慢進步的過程!希望大學生們不沉溺過去、不憂思未來,應專注當下!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