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落實國家“三農”政策,助力鄉村加快信息化建設,金審學院伟德首页官网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紮根祖國大地,深入安徽省宿州市蕭縣馬井鎮的吳瓦房村,把青春力量和專業知識帶到田間地頭。
全面調研,積極籌備。信息學院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與吳瓦房村村委會積極取得聯系,逐戶探訪,深耕實踐調研,聚焦該村的信息化普及程度、農業生産方式、智能設備的使用情況以及農村信息化發展過程中的需求和存在的問題,經對調研結果分析後,充分了解到當地信息化建設進程和特點以及主要發展産業,并結合自身的專業優勢提前做好助力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方案。
躬身力行,精準幫扶。針對村民智能設備運用、網絡通道搭建、設備故障等問題,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成員前往農戶家中,一對一耐心輔導、細心幫助。在此過程中,團隊成員發現當地隻有極少部分村民會使用智能設備,大部分村民甚至沒有基本通訊設備,針對此情況,團隊成員專門在村中搭建了宣講點,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詳細講解了信息化對當前社會發展帶來的優勢,以及智能設備和網絡的使用方式和常見問題。
明理創新,科技助農。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成員運用網絡平台幫助村民們售賣當地特色農産品及其加工品。為此,團隊成員提前自主學習相關知識、撰寫腳本、模拟問題,搭建了網絡直播平台,在網絡直播平台上深入田間進行現場采摘和展示,努力讓蕭縣新華梨“走出”果園。由于當地農戶沒有接觸過網絡直播的形式,團隊成員通過現場教學讓農戶充分了解新興網上銷售方式,學習如何通過智能設備進行農産品銷售,從而提高果農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協同合作,長效幫困。信息學院暑期學生社會實踐團隊在此次實踐中獲得了當地村民的一緻好評,信息學院學生黨支部書記石偉老師與吳瓦房村劉信雨主任共同進行挂牌儀式,在蕭縣吳瓦房村成立了信息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進一步深化了校地合作,為同學們搭建了持續深入基層、服務社會、開拓視野的實踐平台。
鄉村信息化建設是促進農村産業發展、改善村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方式。本次信息學院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助力鄉村信息化建設,展現了大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團隊成員紛紛表示,作為新時代青年,應當用所學專業知識回報社會,以真情投身社會實踐,讓青春在祖國廣袤大地上綻放絢麗之花。